北京时间:     天气预报:

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科研>>学科教学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日期:2023-08-30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量:5079

   阜阳市医药科技工程学校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文秘

专业代码:790401

二、 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

三、修业年限

3

四、职业面向

(一)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专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群或

技术领域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

方向

公共管理与服务

(79

文秘类(7904

文秘(790401)

秘书

(3010202)

行政助理、

秘书

秘书资格证书

(五级及以上)

普通话水平证书

(二乙及以上)

计算机等级证书

行政秘书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师(2023408)

人力资源管理专员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管理

(二)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专科:现代文秘(590401)、行政管理(590206)、人力资源管理(590202)

职业本科:行政管理(390203)、人力资源管理(390202)

普通本科:秘书学(050107T)、行政管理(120402)、人力资源管理(120206)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教育方针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每位学生都是人才”的办学理念,主要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必备的文化和专业基础,能在现代化办公环境中从事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信息收集和处理、文书拟写与档案管理、新媒体运营和专题活动策划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

1)熟悉文秘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2)熟悉办公室工作的具体运作程序,能独立进行宾客接待、客户联络、文档制作等日常事务工作。

3)掌握收发文件、传递信息等知识,能拟写与处理日常文书。

4)掌握会议服务的内容和方法,能够根据要求组织与安排会务工作。

5)了解公共关系和礼仪知识,掌握形象礼仪、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等,掌握秘书常用的沟通方式,能够与上司、同时、部门、客户等进行有效沟通。

6)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能配合部门领导进行简易的行政服务与管理。

2.技能

1)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等信息资料处理的能力,熟练操作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并能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

2)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能独立进行接待服务和有效的业务沟通。

3)了解企业经营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

3.素质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备热爱祖国、诚实守信、仁爱友善、尊师重道的品德。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4)具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甘于奉献、敢于承担、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 

5)具有严谨细致、热情、主动、认真、耐心的职业态度

6)具有遵纪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文秘行业相关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7)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理解、分析判断和沟通协调能力。

8)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礼仪修养,端庄得体,举止文明,待人热情亲和,服务热情周到。

9)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较强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保密意识。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结构

文秘课程结构.jpg

(二)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本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全育人”改革等要求,把立德树人贯彻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

公共基础课包括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军训、艺术课程以及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设置的中华传统文化、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素养等选修课程。

专业课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实训实习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

1.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概况

思想

政治

 

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目标

1.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拥护党的领导,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3.坚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热爱伟大祖国,自觉弘扬和实践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人生。

6.具有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生监督的实践,提高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6

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6

踏上新征程共圆中国梦

2

教学要求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

2.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担当,以热爱祖国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康成长、成才报国。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课程目标

1.具有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2.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

3.能够适应环境、应对挫折、把握机遇、勇于创新,正确处理在生活、成长、学习和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强调控情绪、自主自助和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4.学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自觉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主要内容

时代导航 生涯筑梦

4

36

认识自我 健康成长

8

立足专业 谋划发展

4

和谐交往 快乐生活

8

学会学习 终身受益

6

规划生涯 放飞理想

6

教学要求

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探寻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养成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职业道德与法治

课程目标

1.正确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国家以及人生发展的作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懂得职业道德对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的意义;

2.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强化无论从事什么劳动和职业,都要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确立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信念;

3.了解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解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4.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形成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5.学会从法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社会,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6.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热心公益事业,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7.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8.乐于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主要内容

感悟道德力量

6

36

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8

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4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4

维护宪法尊严

4

遵循法律规范

10

教学要求

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哲学与人生

课程目标

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主要内容

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

8

36

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

10

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

8

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10

教学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课程名称

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

语文

课程目标

1.加强语言的感知、领会和情感体验,注重语言习得和感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2.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具备适应学习与生活需要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养成自主学习和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3.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比较、辨识、分析、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的能力。

4.学习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探究语言现象与文学形象,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5.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意识,加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

6.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开展审美鉴赏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欣赏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初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并能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7.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增强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培育文化自信。

8.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感受现代产业文化,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

专题1语感与语言习得

9

144

198

专题2中外文学作品选读

18

专题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18

专题4古代诗文选读

36

专题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

18

专题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

18

专题7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18

专题8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9

职业模块

专题1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

27

54

专题2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

18

专题3微写作

9

教学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2.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3.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

4.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

5.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课程名称

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

数学抽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

数学

课程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

基础知识

20

108

144

函数

46

几何与代数

30

概率与统计

12

拓展模块

基础知识

10

36

函数

10

几何与代数

10

概率与统计

6

教学要求

1.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

2.突出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式

3.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实践应用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名称

学科核心素养

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

英语

课程目标

1.职场语言沟通目标:在日常英语的基础上,围绕职场相关主题,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能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

2.思维差异感知目标:能理解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能理解英语在逻辑论证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在了解中西思维差异的基础上,能客观对待不同观点,做出正确价值判断。

3.跨文化理解目标: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4.自主学习目标:能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能有效规划个人的学习,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能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

主题1:自我与他人

108

144

主题2:学习与生活

主题3:社会交往

主题4:社会服务

主题5:历史与文化

主题6:科学与技术

主题7:自然与环境

主题8:可持续发展

职业模块

主题1:求职应聘

36

主题2:职场礼仪

主题3:职场服务

主题4:设备操作

主题5:技术应用

主题6:职场安全

主题7:危机应对

主题8:职业规划

教学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能。

2.开展活动导向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3.尊重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

4.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重视实践应用。

5.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课程名称

学科核心素养

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历史

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能够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3.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能够尝试搜集、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

4.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解释加以评析;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解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判现实社会与职业发展中的问题。

5.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

45

72

世界历史

27

教学要求

1.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

2.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3.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名称

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技术

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16

108

144

网络应用

16

图文编辑

20

数据处理

18

程序设计入门

12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16

信息安全基础

6

人工智能初步

4

拓展模块

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


36

小型网络系统搭建


教学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

2.立足岗位需求,培养信息能力。

3.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实跳技能训练。

4.创设数字化学习情境,强化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课程名称

学科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

体育

健康

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体育人,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

体能

一般体能

36

144

专项体能

职业体能

健康教育

/

18

拓展模块

球类运动

45

田径类运动

45

教学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

2.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3.把握课程结构,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

4.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提高体能教学实践针对性。

5.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名称

学科核心素养

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文化理解

艺术

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掌握必备的艺术知识和表现技能。运用观赏、体验、联系、比较、讨论等方法,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表现,识别不同艺术的表现特征和风格特点,体会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艺术的风釆。

结合艺术情境,依据艺术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丰富审美经验,增强审美理解,提高审美判断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根据一个主题或一项任务,运用特定媒介、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或方法进行创意表达,尝试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美化生活,具有创新意识与表现能力。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和理解作品,认识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

音乐鉴赏与实践

18

36

36

美术鉴赏与实践

18

教学要求

1.准确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2.深入分析艺术课程结构内容,加强课程衔接整合。

3.遵循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组织教学。

4.积极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目标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永续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帮助学生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的民族文化和当前的国情;

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要素和思维方式,形成正确方法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社交和工作态度;

有助于学生更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

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

6

18

中华人文精神

6

中华传统美德

6

教学要求

1.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践行能力为重点,客观全面地认识中华文化,领悟民族独特智慧,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坚定文化自信。

2.丰富阅读观看经典作品、文化考察与专题研究等学习活动设计,培养学生严于律己、自强不息、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

职业素养

课程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

以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企业、行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主要内容

职业精神与职业形象

4

18

职场沟通与团队写作

4

实践管理与学习管理

4

创新能力

6

教学要求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整体就业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围绕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教育

课程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理念。

2.具备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主要内容

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6

18

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

6

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

6

教学要求

1.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课程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普及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2.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劳动价值。

3.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安全教育

课程目标

1.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安全问题的社会、校园环境。

2. 掌握安全防范技能、防灾避险能力、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

3. 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主要内容

模块一:身心安全

4

18

模块二:生活安全

2

模块三:校园安全

2

模块四:避险防灾

4

模块五:职业安全

2

模块六:急救常识

2

模块七:卫生防疫

2

教学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安全教育的育人功能。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自救自护的素养能力。

 

3.把握课程结构,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

4.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5.注重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6.坚持专门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逐步形成安全意识。

 

 

2.专业(技能)课

2.1专业核心

课程名称

(参考学时)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和要求

 

秘书基础

(176学时)

学习秘书工作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掌握初级秘书工作的基础、基本要求和一般工作方法,具备从事初、中级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能力。

文秘专业基础,理解秘书工作的作用、特点等基础知识;掌握秘书工作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的内容,提高学生辅助、服务意识。

 

档案管理

(148学时)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文书处理、信息工作和档案管理等核心知识和职业能力,提升秘书岗位群“办文”系列技能。

档案管理课程以文书、档案为主,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结合档案

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和提供利用重点讲授。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文书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初步掌握档案

管理工作技能。

公共关系

 (136学时)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应变能力,使学生能处理好与各种公众的关系;树立学生收集信息意识,注意公众对组织的舆论,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能力。

学习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交语言艺术,掌握一般社会交往、日常礼仪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树立公共关系意识,具有一定的公共关系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交际语言技巧。

应用文写作

142学时

了解文秘专业涉及的公文类别;理解企业中常用文种的格式、结构写法,要求学生能根据企业及工作的实际工作进行相关公文的写作。

分为商务类的软文写作与应用文写作。能草拟信函、通知、计划、总结、报告、请示等文书;能办理文件、传真、信件等的收发、登记及送达、清退等。

行政管理实务

138学时)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办理员工录用、登记、入职、任免等具体事务;做好日常考勤统计工作等;能筹划企业文体活动,制作简单的企业宣传资料;掌握财产物资管理方法;能布置办公室环境;能做好值班工作及安全预防等工作的能力。

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行为,掌握行政管理的一般操作过程。

2.2专业技能

课程名称

(参考学时)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和要求

 

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

(126学时)

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办公技术,并通过对办公设备的反复操作实践,初步具备能熟练地运用办公设备处理各类办公事务的能力。

计算机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图像图形处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文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办公室其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思维与口才

训练

(110学时)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训练科目的语言技巧,重点掌握秘书岗位职业口才训练的方法、 技巧与应对策略,具有专业所需的演讲与口语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应变能力。

语言基础、演讲口才、职场口才三大模块,通过知识学习和情景模拟训练,融启发思维、调动“说趣”为一体。在夯实语言基础、增强语言感染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秘书礼仪与

形体 

(96学时)

通过学习和简单的基本功训练和形体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提高身体素质,塑造优美的身体形态。并在日常工作中善于运用礼仪的知识与技巧,与人沟通,注意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与企业形象。

了解公共关系和礼仪知识,掌握秘书职业形象设计和标准举止规范。掌握形象礼仪,见面礼仪、语言礼仪、通信与文书礼仪、商务礼仪、社交礼仪、求职与职场礼仪、涉外礼仪等。

速记

102学时

培养学生速记方式方法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建立速度、时间观念,提高思维敏捷性和快速捕捉语言的能力。

学习速记基本知识,掌握速记技术,在汉字速记的基础上自学拼音速记和电脑速录,具有熟练得使用速记符号进行会议、电话、会谈等记录的能力。

2.3专业选修

课程名称

(参考学时)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和要求

 

书法

(70学时)

掌握汉字正确的书写规则,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提高书写水平,通过系统的练习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为以后从事文秘工作打下坚实的书写基础。

强调实践和模仿,通过反复练习和书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运笔技巧和书写姿势。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多媒体制作

(72学时)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有机结合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为办公、会议等事务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多种媒体表达信息,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设计工作所需的多媒体作品,学习根据工作内容收集素材、规划设计、素材加工,以幻灯片的形式加强工作内容效果。

电子商务 

(100学时)

学习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商务物流种类与模式,掌握电子商务客服的工作内容与职业标准,初步分析营销过程中相关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能分析电子商务的主流应用场景及行业应用,掌握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基本技能。

了解电子商务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发展趋势。了解电子商务模式的类型选择和定位。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能够掌握不同模式下的电商平台的运作模式、交易流程。掌握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自媒体营销的相关知识。

摄影技术

66学时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认识摄影的创作特点,创作思路和艺术表现形式。掌握构图的基本能力,了解各种摄影器材,能使用手机、单反和微单等各种摄影设备进行摄影创作。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光圈、快门、景深、曝光度、感光度、白平衡等概念,能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和需求利用手机、单反和微单等常见的摄影设备进行摄影创作。

3.综合实训

3.1会展项目实训

通过进行会展营销、会展文案、会展接待与服务等实训项目,培养学生沟通与谈判技巧、会展危机管理等技能。

3.2办公自动化实训

以常用办公软件(office )及办公室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为主要内容,通过实训加强学生文件管理、办公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

4.岗实习

实习内容:办公室事务、文书处理、办公软件应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会务接待、会议事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营销业务、客户回访。

实习时间:在第三学年进行跟岗实习一个学期。

实习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到合作企业跟岗实习,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相匹配。

5.岗实习

实习内容:

1办公室事务、文书处理、办公软件应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

2)会务接待、会议事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营销业务、客户回访。

实习时间:第三学年一个学期。

实习地点: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由学校统一安排到合作企业跟岗实习,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相匹配。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要求,三年制中职总学时数不低于30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当不少于10%;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

每学年安排教学时间为40周(含复习考试),实际教学周为36周,周学时为30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2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294。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公共基础课学时为1242学时,占总学时的37.70%;实践性教学1898学时,占总学时的57.62%。

(二)教学安排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时

考核

学时分配

模式

合计

理论

实践

考试

考查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公共基础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

36

30

6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必修

36

30

6



2





哲学与人生

必修

36

30

6




2




职业道德与法治

必修

36

30

6





2



语文

必修

198

178

20


3

2

2

2

2


数学

必修

144

124

20


2

2

2

2



英语

必修

144

124

20


2

2

2

2



信息技术

必修

144

124

20


2

2

2

2



体育与健康

必修

144

124

20


2

2

2

2



历史

必修

72

62

10




2

2



艺术

必修

36

18

18


1

1





职业素养

选修

18

12

6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选修

18

12

6






1


劳动教育

选修

18

6

12


1






安全教育

选修

18

6

12



1





军训课

必修

144

0

144



2

2

2

2



小计

1242

910

332



17

16

16

16

4


专业课

秘书基础

必修

180

72

108


2

2

2

4



档案管理

必修

144

36

108


2

2

2

2



公共关系

必修

144

72

72


2

2

2

2



应用文写作

必修

144

36

108


2

2

2

2



行政管理实务

必修

144

36

108




2

4

2


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

必修

108

36

72



2

2


2


思维与口才训练

必修

108

36

72






6


秘书礼仪与形体

必修

108

18

90






6


速记

必修

72

18

54


2

2





书法

选修

72

18

54






4


多媒体制作

选修

72

18

54



2

2




电子商务

选修

108

54

54






6


摄影技术

选修

54

18

36


3






小计

1458

468

990



13

14

14

14

26



顶岗实习

576


576









小计

576


576



1周

1周

1周

1周

1周


创新创业教育

18

18










合计

3294

1396

1898



30

30

30

30

30


说明:

1.入学教育(军训)、专业认知、社会实践、岗前教育等活动不占用教学周,计算总学分不计总学时。

2.根据学生实际就业需要,开设创新创业讲座课程。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专兼职教师共23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100%;“双师型”教师16人,占比69.6%;高级讲师5人,占比21.7%;讲师12人,占比52.2%;市级教坛新星1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优秀专业技能教师3人。本专业大部分教师均具有执业药师、初级药师、药士等职称,对中药制药专业较为全面了解,并长期从事中药调剂、制剂等活动,实践经验丰富,具备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的能力。目前本专业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实习室

校内实训实习室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所具备的实训实习条件。校内实训主要是依托学校各处室的办公场所、各种会议的所需的大小会议室、文书档案室、图书馆等,既共享设备、场地等资源,也可以结合各处室具体的工作内容,在科室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共同配合下,学生可以着手帮忙处理相关的工作,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目前具备以社会实践及学生跟岗、顶岗学习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专业技能方向综合轮岗训练的工作岗位合作双方经过充分协商,应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该类基地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学生的实习考核办法,并组织指导相关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组成实习考评小组,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与评定。校外实习基地,以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社会适应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弥补校内实训基地无法达到的培养效果。

(三)教学资源

本专业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软件开发的技术、标准、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务案例类图书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根据课程目标,重难点及学情分析、成绩考核,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差异,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1.每位任课教师要熟悉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规格,熟悉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通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专业课坚持园校对接、人文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形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习效率。

4.大胆尝试和巩固基于信息化手段和资源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不断探索多元化教育教学新模式。

5.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进行德育渗透,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注意正确儿童观与教育观的渗透,基于学生视角,关注中职学生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培养以及对于学习规律的总结与迁移。同时教师自身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与感染学生好学上进。

(五)学习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1.公共基础课评价

公共基础课的评价,基于教育部公共课程标准展开。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评价。

2.专业课评价

①教学评价应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既要对相关知识、能力进行评价,也要对态度、情感进行评价。

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可以根据完成任务的实践操作过程是否达到具体工作要求进行;结果性评价可以根据工作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测试进行。

③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多元化。采取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为辅的形式。

④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采用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和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

⑤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实训实习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术水平。

(六)质量管理

1.扎实做好教学质量检测(诊断)工作,抓好课程教学层面的课前课后评估有效运用诊断结论,发挥以测诊保证质量的作用。

2.认真有效落实校、专业部、教研组三级教研机制,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程中发挥教研机制实效。

3.有效落实教学督导,按照校、专业部、教研组三级开展教学督导,尤其注重新教师教学督导和指导,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发生教学事故的,按学校规定从严处理。

4.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示范课堂、教学典型案例评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省、国各级教学能力比赛,实现以赛促教。

九、毕业要求

1.本专业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本方案制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成为高素质文秘专业人才。

2.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并取得至少一个与专业方向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才能进入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参加多项技能鉴定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

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对在我校学满三年,思想品德、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和顶岗见习评定为合格及以上成绩的学生准予其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十、附表

变更审批表